影响了乔布斯的那本“软皮包装版谷歌”杂志,现在能免费下载了
影响了乔布斯的那本“软皮包装版谷歌”杂志,现在能免费下载了
最近,硅星人发现老牌杂志《全球概览》(Whole Earth Catalog)开放下载了。
你可能没听过这本杂志,但你一定听过乔布斯的那句经典名言: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这句后来被无数人当做人生座右铭的话,最早就出自 1974 年《全球概览》最终篇(Whole Earth Epilog)封底的告别辞。
乔布斯对这本杂志的评价那叫一个高,2005 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时候,他甚至用 " 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 " 来形容它。
《全球概览》的创刊最早要追溯到 1968 年,正刊一直更新到 1971 年。
出版周期也和它 " 反主流文化 " 的定位一样非常随性,不固定,大约每半年到一年才出版一次。中间出过几期增刊,后面也发行过不少副刊。
《全球概览》发行过的几种副刊
总之一共加起来得有小两百本。
这些杂志大部分都在 2000 年左右停刊了,在网上基本也找不到完整的电子版,以至于它渐渐成了互联网极客圈的一个传说。
直到一个叫 Barry Threw 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把所有杂志扫描下来放到网上。
Threw 对外的身份是旧金山艺术团体 " 灰色地带(Gray Area)" 的执行董事兼艺术总监。
从网站的介绍来看," 灰色地带 " 也是个挺有嬉皮士精神的组织,非营利,希望用反学科的方法参与改造湾区的技术和文化,目标是 " 实现更加公平和再生的未来 "。
Threw 自己也没少在各种角色之间切换,管理者、策展人、技术专家、设计师、社区组织者、文化制作人…
不过看起来他为人不是特别高调,社交网站上的动态一个月也发不了几条。
其实早在五年前庆祝《全球概览》创刊 50 周年的活动上,Threw 就已经萌生了要做一个《全球概览》数字版汇总网站的想法,以供教育、研究和学术使用。
虽然他也知道这可不是个小工程。
《全球概览》有很大一块内容都是关于对当时一些产品的评论,而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是 " 只增不减 ",也就是当中提到的产品不会被替换,而是会随时间推移一直积累。
等于说 1968 年第一期里的所有产品,都能在 1971 年正刊最后一期里找到。
所以到 1971 年,《全球概览》已经有 448 页之多,收录了 1072 件产品,数量比创刊时增加了近 10 倍…
《全球概览》当年的工作室
这还只是正刊的内容,加上当时的印刷版内页字号非常小,还有很多图片,扫描和传输技术怎么说也不能太差。
其实在 Threw 之前,也有人动过把所有《全球概览》扫描上传的念头,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即使是曼哈顿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只是扫描了很小一部分。
如果没点耐心和能力,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事。
作为这个项目的主持者,Threw 后来又找到了美国另外两家非营利的文化组织恒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和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合作,终于在今年《全球概览》创刊 55 周年之际上线了所有正刊和相关杂志的数字版。
这些数字版杂志都汇总在了一个域名是wholeearth.info的网站里。
网站一共收录了和《全球概览》相关的 6 种杂志,按出版顺序显示了每本期刊的封面,光是看这些平铺开的封面还挺赏心悦目的。
细看杂志内页,各种图片和文字也都非常清晰。
你可以直接在网站上看每一本杂志(它甚至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格式,比如逐页阅读、像看书一样两页并排阅读等),也可以直接下载 PDF 放到各种阅读器上看。
更关键的是,不管是在线看还是下载 PDF,全 都 免 费!
这一上世纪末的文化遗产,终于能以一种更快速的方式和年轻的读者见面了。
这也是现在读者能获取到的最全、最方便、质量最好的《全球概览》的版本了。
有意思的是,最初报道网站上线消息的是《连线》(Wired)杂志。
好巧不巧,《连线》的第一任主编凯文 · 凯利,也就是那本著名的《失控》的作者,早年也做过《全球概览》的编辑。
《全球概览》对凯文 · 凯利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让他放弃了继续读大学的打算。
他在高中时非常痴迷《全球概览》,用他的话说,这本杂志让他相信一个人可以使用获得的工具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工和生活。
虽然听起来足够让很多父母跳脚,这却代表了《全球概览》在当时引领的一种思潮。
凯文 · 凯利后来评价《全球概览》,
" 它就像专属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让当时的人窥视并看到一个新兴世界的影像……早在博客出现之前,它就创造了博客空间 "。
所以,这本影响了乔布斯和凯文 · 凯利等等一代人的杂志,到底有什么来头?
其实就像上面提到的,《全球概览》的诞生跟 1960 年代美国社会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关系很大。
当时的嬉皮青年都非常推崇一个叫巴克敏斯特 · 富勒的建筑师兼发明家。
巴克敏斯特 · 富勒
很多年轻人在当时都非常厌恶冷战时期美国的组织制度和意识形态,于是开始往前追溯能支撑自己感受的理论,发现富勒的理念正中下怀。
虽然 60 年代中期反主流文化运动开始的时候富勒已经 70 岁了,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们相信,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其中就包括《全球概览》的创办人,当年的嬉皮青年斯图尔特 · 布兰德。
年轻时的斯图尔特 · 布兰德(左二)
1968 年《全球概览》创刊时的封面灵感,就和富勒有点关系。
封面上的这个地球来自 1967 年 11 月 NASA 的 ATS-3 卫星拍下的全球第一张完整的地球彩色照片——
不像我们对地球已经非常熟悉了,当时的人都还不知道地球是啥样子。
ATS-3 卫星拍下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彩色照片
1966 年,布兰德 28 岁,有一天他滴了 200 微克 LSD,幻想自己在 100 米的高空俯视旧金山城,脑海里突然出现了富勒的一句话:
人类之所以觉得地球上的资源用之不竭,是因为他们认为地球是平的。
接着他就想,政府主导的太空探索已经过了十年,普通人都还没看过地球的照片。
执念从此开始了," 一旦普通人看到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一切将会改变。"
现在看来布兰德还挺疯的,他后来甚至做了上面写着 " 为什么我们还没看到过一张完整地球的照片 " 的徽章到伯克利大学去卖,结果被一个系主任驱赶,成了《旧金山纪事报》的新闻。
除了在《全球概览》创刊时用了一张灵感来自富勒的地球照片,布兰德对富勒还崇拜到在创刊号的第一页就大篇幅对他做了介绍。
不过布兰德真正有做一本杂志的想法,还是在 1968 年开着一辆道奇卡车游历了一圈新公社之后。
这一趟也不光是为了玩,他会搜集自己在各个公社看到的各种信息,比如一些产品的促销广告、获取方式和用户评价,最新的科学艺术理论和书籍出版物等等,做成目录跟新朋友交换。
有时候还会拿一些样品和书籍来卖,据说一个月赚了 200 美金。
这其实也印证了凯文 · 凯利的那句话," 对于反主流文化运动来说,信息是一种珍贵的商品 "。
公社之旅结束之后,布兰德就在加州的门洛帕克开了一家卡车商店。
不过他没再像之前那样把各种产品和书籍直接卖给客人,而是决定以产品目录的形式让客人自己挑选。
这个卡车商店也被认为是《全球概览》的前身。
就像商店给了 " 用户 " 以充分的主导权那样,这种做法后来几乎也贯穿了《全球概览》的始终。
你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全球概览》的内容,它的目录被分成了七块,分别是:关于整个系统的介绍,住房和土地使用,工业和手工艺品,通信,社群,游牧文化,还有学习。
而每个部分都列出了一些对当下的书籍、工具和产品的评论。
其中涉及的具体类目就包括了出版书、地图、专业期刊、课程、园艺工具、木工和石匠工具、焊接设备、链锯、玻璃纤维材料、帐篷、登山鞋,甚至还有早期的合成器和个人电脑…
说到这你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凯文 · 凯利会说《全球概览》是一面镜子,而乔布斯也把它比作是 " 软皮包装的谷歌 "。
布兰德自己也说," 在新左派呼吁草根政治权力的时候,《全球概览》回避政治,推动草根的直接权力——工具和技能 "。
另外这本杂志的审美也很特别,比如用了很多不同的字体,纸张选的是糙面纸,而不是主流杂志爱用的铜版纸,各种图片、文字块和评论看起来也都是随意地堆在上面…
按照一些人的说法,这些都是在致敬反主流文化之下的 " 迷幻、怀旧和实用风格 "。
不过这些还不是这本杂志最特别的。
最特别的是,《全球概览》中出现的各种书籍、工具和产品的评论,基本上都是读者写的。
也就是说,比起一本杂志,《全球概览》其实更像一个 " 系统 ",让每个读者都能通过这个系统分享产品的使用体验,也能直接在这个系统里推荐产品。
等于说改变了人们对于工具的认知,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且多数出版物都由作者单向输出的年代,提供了一个允许所有人参与进来的共建平台,让每个个体都能在这个平台展现自身的能力和创造力。
不得不说这个做法简直太超前了。
而对于这一切,布兰德都是有意识的,
"(希望读者能在这本杂志)找到自己的灵感,塑造自己的环境,并与任何感兴趣的人分享他的冒险经历。"
2020 年的布兰德
他也因此把 " 获得工具(access to tools)" 作为杂志的 slogan,放在了每一期的封面上。
虽然后来随着布兰德观念的转向、慢慢不再崇拜富勒,《全球概览》正刊只发行了短短四年就停刊了,但这本杂志却实实在在影响了许多人。
到这里好像也突然理解了 Threw 把所有杂志扫描上传的意义。
Threw 在和媒体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句话," 在布兰德还活着的时候做这件事似乎是个好主意 "。
虽然有点玩笑的意思,细想其实还是挺扎心的——
万一看过这本杂志的人都离开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全球概览》彻彻底底就 " 沦为 " 传说了?
-
- 搞钱的小红书,终于想“开”了
-
2023-12-27 22:50:40
-
- 亚马逊“保温杯王” 1000 万流量的“泼天富贵”
-
2023-12-27 22:48:37
-
- 百万富翁如何思考?
-
2023-12-27 22:46:34
-
- 又来了,腾讯和网易们扛得住吗?
-
2023-12-27 22:44:31
-
- “惊弓之鸟”的游戏股价,与“见怪不怪”的游戏人
-
2023-12-27 22:42:28
-
- 拥有 10 ² ⁸种变化的黑白棋,被超算破解了
-
2023-12-27 22:40:26
-
- 谁在扼杀中国的第三代“科学力量”?
-
2023-12-27 22:38:23
-
- 即时零售的四万亿市场,京东的三公里解法
-
2023-12-27 22:36:20
-
- 肿瘤检测与早筛迎来“至暗时刻”
-
2023-12-27 22:34:18
-
- 核聚变太难实现,或许它才是正确答案
-
2023-12-27 2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