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酷站 > 社会 > 正文

​04年《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持枪自尽,曾遭到日本右翼死亡威胁

2025-03-28 13:00 来源:网络 点击:

04年《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持枪自尽,曾遭到日本右翼死亡威胁

2004年11月9日,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在加州盖洛斯持枪自杀。年仅3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选择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自杀前她给家人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张纯如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台大物理系的状元,被保送到了哈佛大学,他的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母亲则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父母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张纯如也不例外,她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热爱写作,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是美国华裔女作家和历史学家,她的代表作是《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无疑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是国人心中一直隐隐作痛的伤疤,是不管什么时候提起都会愤怒,悲痛,气得发抖的一段历史。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我同胞进行了有预谋有组织的大屠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奸淫妇女,残害儿童,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无数的平民惨遭杀戮,连放下武器的士兵都未能幸免。

据统计,在这场浩劫中遇难的人数超过30万,死难者的鲜血染红了长江的水。日军所犯之罪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铁证如山。

可是无耻的日本政府却企图抹去这段历史,他们篡改课本,歪曲事实,在二战中犯下滔天大罪的甲级战犯直到今天还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被美化成“英雄”受人参拜。

值得一提的是,张纯如的祖父张铁君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在南京沦陷之后,张铁君想方设法带着家人逃离了这座人间炼狱,因而幸免于难,九死一生。

受祖父的影响,张纯如从小就对南京大屠杀有所了解,但是祖父为了照顾她幼小的心灵,每当讲到一些血淋淋的场面时,往往不会描述的过于详细,所以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也只是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上大学时,为了更加详细系统地了解这段人类史上的杀戮,她找遍了所有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但是却一无所获,没有一本能真正触动人心的,更让她震惊的是,美国资料库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少之又少,只有寥寥几笔,而对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记录则多得多。

她意识到这是个不好的现象,南京大屠杀正在被世界遗忘!为了让世人对这一残暴行径多加了解,张纯如决定自己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

为此,她远渡重洋只身前往中国和日本,访问了大屠杀的受难者,目击者和施虐者,搜集了大量日军的罪证。

1997年7月,张纯如去了南京,当她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她被里面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一张张血淋淋的图片,一双双遇难者的手印,都让她感到压抑、愤怒。

她表示:这是她不得不写的一本书,不管能不能赚钱,她要让所有人都了解1937年的南京,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忘记大屠杀毫无疑问是二次屠杀,全人类都应该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她在盛夏的时候来到南京,在这个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每天高强度工作10小时以上。不顾炎热奔走于日军暴行发生地,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翻阅国内资料,越调查让她越心悸,人性竟然能恶劣到如此地步,日军的暴行应该受到全世界谴责!

在为期两年的搜集资料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拉贝日记》,它是由德国纳粹分子约翰.拉贝记录的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不可抵赖的证据。

1937年11月日军开始侵略南京之时,约翰.拉贝利用自己纳粹的身份保护了600多名难民,他的住所是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

约翰.拉贝

不仅如此,拉贝还当选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不顾威胁,奋不顾身地对日军提出抗议,他们尽自己所有的力量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害。

在他们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拯救了25万中国人民的生命,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本人被难民称为“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日军在南京城肆意屠杀的行为令拉贝认识到了人性的卑劣,他在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南京的所见所闻,记录了日军暴行的500多个惨案,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

在张纯如和美国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联合会邵子平等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联系上了拉贝的外孙女,《拉贝日记》得以重见天日。

它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所记录的案例非常细致,字字滴血,是对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有力控诉,无人能质疑它的可信度,给了日本右翼份子一个有力的回击。

1997年12月,张纯如所著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正式出版,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美国新闻周刊评价此书:

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顾,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录的状况。

张纯如也因此声名鹊起,被美国华裔妇女协会授予“年度优秀妇女奖”,美国《读者文摘》将其作为封面人物,张纯如也四处演讲开讲座,试图用舆论倒逼日本战犯道歉。

张纯如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了日本右翼的强烈不满,极端分子甚至给张纯如寄去装有子弹的信封,对其进行死亡威胁,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他说其是非常错误的描写,是虚构的。

与此同时张纯如的人身安全已经受到威胁,一直有人去她家门口闹事,有陌生号码打她的电话,给她不停地寄信,甚至还有人扬言要杀了她。她不得已频繁搬家,换手机号码,最后只能通过邮件与外界联系。

久而久之张纯如患上了抑郁症,她整夜整夜地失眠,只能通过药物来让自己睡着,因为她大量服用药物,行为举止也逐渐出现异常,更不幸的是,她的儿子患上了罕见的孤独症。

可是这些都不是她自杀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进行整合写作时,她的心理就已经渐渐地抑郁了,长期撰写一些极度血腥的场面,“分尸,挖心,活埋,肢解......”

普通人读到这种细节往往都会受不了,而她需要进行详细的叙述,每天都与这些词汇场面作伴,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张纯如在创作的过程中,心理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她经常半夜被噩梦吓醒,身体发抖。

2004年11月9日,她独自开车到郊外开枪自杀,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第一时间发去唁电说:她的不幸去世是世界和平事业的巨大损失。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南京大屠杀已经烙印在我们的心中,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